折戟沉沙什么意思-折戟沉沙
1.折戟沉沙是什么意思?折戟沉沙的读音是什么
2.折戟沉沙的成语解释
3.折戟沉沙铁未销是什么?
4.折戟沉沙的拼音
折戟沉沙是什么意思?折戟沉沙的读音是什么
成语
折戟沉沙
读音
zhéjǐchénshā
释义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出处
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朝。”
举例
赤壁曾将百万烧,赤壁曾将百万烧,折戟沉沙铁未消。区区不劝周郎战,铜雀春深锁二乔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
折戟沉沙的成语解释
折戟沉沙
拼 音:zhé jǐ chén shā
解 释: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戟被折断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
出 处:唐·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示 例:离开人民的支持;煊赫一时的强者也难免~;成为被历史唾弃的人.
折戟沉沙铁未销是什么?
句子翻译: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
一、作品原文
唐·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白话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折戟沉沙的拼音
折戟沉沙的拼音是zhé jǐ chén shā。该词语的意思是指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之中,一般用来形容失败惨重。词语出自唐代杜牧的《赤壁》,其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句译文是一只深埋在泥沙之中的断戟,虽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将它捡起来磨洗干净,还能够认出来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了火烧赤壁的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大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了。
折戟沉沙解析:
1、近义词有“一败涂地”;反义词有“大获全胜”。
2、成语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分句;含贬义。
3、示例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其所历之江山,必低徊于~之处”。清·查慎行诗:“折戟沉沙极望中,勿论猿鹤与沙虫"。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折戟沉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