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武丁”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2.文言文 学备古今 的翻译

3.文武双全的近义词

4.双胞胎四个字成语起名如何起

5.蔡氏先贤传·清朝文华殿大学士蔡新

和“武丁”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才兼文武的动物是什么-才兼文武

不文不武,才兼文武,废文任武,较武论文,经文纬武

1.不文不武

拼音:bù ?wén ?bù ?wǔ

简拼:bwbw

解释: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出处:唐·韩愈《泷吏》诗:"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文亦不武。"

示例:他是一个~的庸才。

近义词:

反义词:能文能武

歇后语:包脚布做鞭子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无能

2.才兼文武

拼音:cái ?jiān ?wén ?wǔ

简拼:cjww

解释: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出处:《后汉书·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

示例:他非但富贵双全,并且~。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二回

近义词:文武双全、能文能武

反义词:不文不武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文武全才

3.废文任武

拼音:fèi ?wén ?rèn ?wǔ

简拼:fwrw

解释: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出处:《战国策·秦策》:"仍废文任武,缀甲历兵,效胜于战场。"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轻文重武

4.较武论文

拼音:jiào ?wǔ ?lùn ?wén

简拼:jwlw

解释: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此书讲道学,筹经济谈天测地,较武论文,无不原原本本,穷极要妙,此其本领之大也。"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考校武艺,谈论文章

5.经文纬武

拼音:jīng ?wén ?wěi ?wǔ

简拼:jwww

解释: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出处:唐·许敬宗《定宗庙乐议》:"早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示例:(伍子胥)有扛鼎拔山之勇,~之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近义词:经武纬文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治理国家

文言文 学备古今 的翻译

译文

自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诗》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有的人只凭藉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众,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的官职。而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 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头读书,传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蚀;追求名利,耽於享乐的人,多如秋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经过学习才会的人,就差了一等。因而,学习是使人增长知识,明白通达道理。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武、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着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

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於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於做实事。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於是谨慎戒惧,起而照办。不懂得服侍君主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职不越权,见到危难不惜生命,不忘对君主忠谏,以利国家,於是凄恻自忠,要想效法。一贯骄傲奢侈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恭俭节约,谦卑养德,礼为教本,敬为身基,於是惊视自失,敛容抑气。一贯鄙吝的,要他看到古人的重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周济穷困,於是羞愧生悔,积而能散。一贯暴悍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小心贬抑自己,齿弊古存,待人宽容,尊贤纳众,於是疲倦沮丧,身体弱得不胜衣。一贯怯懦的,要他看到古人的不怕死,坚强正直,说话必信,好事干下去不回头,於是勃然奋力,不可慑服。这样历数下去,百行无不如此,即使难做得纯正,至少可以去掉过於严重的毛病,学习所得,用在哪一方面都会见成效。只是世人读书的,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判断一件诉讼,不需要弄清事理,治理千户小县,不需要管好百姓,问他造屋,不需要知道楣是横而兑是坚,问他耕田,不需要知道稷是早而黍是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情既很悠闲,人树更见迂诞,处理军国大事,一点没有用处,从而被武人俗吏们共同讥谤,确是由於上述的原因吧?

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之后,思想分散,所以需要及早教育,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我七岁的时候,诵读《灵光殿赋》,到了现在,十年梳理(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废弃放置了一个月,就到了荒废(的地步),然而人困难坎坷,壮年时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还应当在晚年学,不可以自暴自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参七十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於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时学习的人,像在夜里拿着火把走路,仍然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学习风气是否浓厚,取决於社会是否重视知识的实用性。汉代的贤能之士,都能凭一种经术来弘扬圣人之道,上通天文,下知人事,以此获得卿相官职的人很多。末世清谈之风盛行以来,读书人拘泥于章句,只会背读师长的言论,用在时务上,几乎没有一件用得上。所以士大夫的子弟,都讲究多读书,不肯专守章句。梁朝贵族子弟,到童年时代,必须先让他们入国学,观察他们的志向与崇尚,走上仕途后,就做文吏的事情,很少有完成学业的。世代当官而从事经学的,则有何胤、刘献、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舀等人,他们都兼通文史,不只是会讲解经术。我也听说在洛阳的有塞浩、张伟、刘芳,在邺下又见到邢子才,这四位儒者,不仅喜好经学,也以文才博学闻名,像这样的贤士,自然可作上品。此外,大多数是田野间人,言语鄙陋,举止粗俗,还都专断保守,什么能耐也没有,问一句就得回答几百句,词不达意,不得要领,邺下有俗谚说:“博士买驴,写了三张契约,没有一个‘驴’字”如果让你们拜这种人为师,会被他气死了。孔子说过:“好好学习,俸禄就在其中。”现在有人只在无益的事上尽力,恐怕不算正业吧!圣人的典籍,是用来讲教化的,只要熟悉经文,粗通传注大义,常使自己的言行得当,也足以立身做人就行了。何必“仲尼居”三个字就得用上两张纸的注释,去弄清楚究竟“居”是在闲居的内室还是在讲习经术的厅堂,这样就算讲对了,这一类的争议有什么意义呢?争个谁高谁低,又有什么益处呢?光阴似箭,应该珍惜,它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还。应当博览经典著作之精要,用来成就功名事业,如果能两全其美,那样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

世俗的儒生,不博览群书,除了研读经书、纬书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经术的著作而且。我刚到邺下的时候,和博陵的雀文彦交往,曾对他讲起王粲的文集里有驳难郑玄所注《尚书》的地方。崔文彦转向儒生们讲述这个问题,才开口,便被凭空排斥,说什么:“文集里只有诗、赋、铭、诔,难道会有讲论经书的问题吗?何况在先儒之中,没听说有个王粲”崔文彦含笑而退,终於没把王粲的集子给他们看。魏收在议曹的时候,和几位博士议论宗庙的事,他引闲《汉书》作论据,博士们笑道:“没有听说《汉书》可以用来论证经学。”魏收很生气,不再说什么。拿出《韦玄成传》丢在他们面前站起来就离开了。博士们一通宵把《韦玄成传》一起翻阅寻找,到了天亮,才前来向魏收致歉道:“原来不知道韦玄成还有这样的学问啊!”

邺下平定以后,我被迁送进关中。大儿思鲁曾对我说:“朝廷上没有禄位,家里面没有积财,应该多出气力,来表达供养之情。而每被课程督促,在经史上用苦功夫,不知做儿子的能安心吗?”我教训他说:“做儿子的应当以养为心,做父亲的应当以学为教。如果叫你放弃学业而一意求财,让我衣食丰足,我吃下去哪能觉得甘美,穿上身哪能感到暖和?如果从事於先正之道,继承了家世之业,即使吃粗劣饭菜、穿乱麻衣服,我自己也愿意。”校勘写订书籍,也很不容易,只有当年的扬雄、刘向才算得上是称职的。如果没有读遍天下的典籍,就不可以妄下雌黄修改校订。有的那个本子以为错,这个本子认为对;有的观点大同小异,有的两个本子的文字都有欠缺,所以不能偏听偏信,倒向一个方面。

文武双全的近义词

文武双全的近义词 :文武全才、文韬武略、出将入相、文武兼济、才兼文武、有勇有谋、文武兼资、琴心剑胆、文武兼备、允文允武、多才多艺、品学兼优。

文武双全造句:

1、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建伟业,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展宏图。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2、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徐大哥以他料事如神和文武双全的才能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大家喜笑颜开的迎接他。

3、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

4、你出去转告他,就说:你这个人造谣生事,认为自己文武双全,戴着那顶古理古怪的帽子,腰里系着牛皮带,整天喋喋不休,胡说一通。

5、不动手打你,你就不知道我其实文武双全。

6、国际宽容日。宽容新标准:文武双全:文能下得厨房,武能出得厅堂;胸襟宽广: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可走马。愿你能文能武、胸襟宽广、荣辱不惊、福寿无疆。

7、平时骂你就算了,非要等我打你,才知道我文武双全。

8、只见他握笔在手,文武双全,一篇题词一挥而就。

双胞胎四个字成语起名如何起

一、以四字成语为例,将其从中间分隔为两个词语,用作起名时,双胞胎的名字可以连成完整的成语,让两个名字关联性强,体现双胞胎的关系;二、选择成语中的一个字作为公用字,双胞胎的名字里都要有,剩下的字在成语中选择搭配;三、将成语中的字打乱,随机搭配起名,所选的字需要是成语本身包含的字,可以给双胞胎名字增加选择范围和新颖感,起名随机性强,不容易重复。

才兼文武可取名:才文才武

才兼文武,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十分出众。该名字适合双胞胎男孩取名,才字表示有才能,有本领的人,用在名字中意指才干、财富、处事能力强、本领卓越之义。搭配“文、武”二字有着才华横溢、财源广进、锐不可当的意思,同时也是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琼林玉树可取名:琼林玉树

琼:美玉。泛指精美华丽的陈设,也比喻事物的美好,用作人名意指美好珍贵、美丽高洁之义。名字中的“林、树”二字皆带有“木”字根,既是属猪人取名宜用字,也代表着温柔敦厚、返璞归真的含义。

星月交辉可取名:星月辉月

指星星和月亮交相照耀,十分灿烂的样子。月亮的传说多与女性有关,因此月字又常被用作双胞胎女孩取名,寓指出尘脱俗、美轮美奂、冰雪聪明。搭配“星、辉”二字更是象征着女孩辉煌夺目、魅力四射、多才多艺。

文质彬彬可取名:质彬文彬

取自成语文质彬彬,此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有很好的素养,用带有褒义词的词语拆分开来给宝宝起名,自然含义是不用多说的,而且这个成语组合的名字不仅含义好,从音、形上都是无可挑剔的,还蕴含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将来是一个一表人才的好孩子。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咨询八字起名、周易起名、公司店铺起名,还有宝宝起名,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和时间,为宝宝起一个带着好运的好名字!

蔡氏先贤传·清朝文华殿大学士蔡新

蔡新(1707—1799),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今福建省漳浦人,清朝大臣。蔡新学问渊博,才兼文武, 于乾隆元年举进士。他善于用兵,曾两任兵部尚书;他作为正总裁之一,付出十年辛劳,编成《四库全书》。蔡新历任礼、刑、工、兵、吏五部尚书和文华殿大学士,终成“百僚师长”,身居相位。

蔡新父早逝,家境贫穷,自幼与兄助寡母耕作、采薪度日。蔡新年轻时,刻苦学习,尤喜闻儒家性理天命的学说,深受身为乾隆老师的清廷名臣、堂叔蔡世远的钟爱。登进士第后,选翰林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蔡新呈进讲义数十篇,深得乾隆赞许。

乾隆十年,蔡新奉命入直上书房,侍诸皇子讲读,并授翰林院侍讲,成为嘉庆的老师,前后共为帝师40余年。

? 乾隆十一年督学河南,任满,仍值上书房。十七年,典江西乡试,任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未几,迁内阁学士,再晋工部右侍郎,调刑部。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秋,蔡新以母老乞请归养,归家后,接奉圣谕,命为内廷总师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兼理兵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不久,调任礼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并照顾在澄怀园办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再兼理兵部尚书。时蔡新已69岁,乾隆手书“武库耆英”及红绒结顶冠服赐给他。

蔡新以协办大学士的身份,被任命为《四库全书》馆十六名正总裁之一,因八位主要编纂总裁中,有人陆续离世,只有蔡新与嵇璜两人自始至终,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编纂。而嵇璜是水利专家,他主抓水利。乾隆皇帝非常赏识蔡新的汉文化及学识,在《四库全书》编纂的关键时刻,将蔡新从兵部尚书任上,调任礼部尚书,并任命六皇子永瑢和蔡新为《四库全书》馆正总裁。蔡新作为两个正总裁之一,承担了编纂《四库全书》的主要工作。

? 《四库全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二月基本成书,乾隆皇帝对蔡新的编纂工作十分满意。蔡新因要回乡修墓,乾隆皇帝感于蔡新的劳苦功高,于是特批他于乾隆四十七年四月起,休假一年。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蔡新假满抵京。七月,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赐“黄扉宿彦”匾额。文华殿大学士起于明代,本是辅导太子读书的一个职位。至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了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限比明代大为扩展,成为了宰相之职。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蔡新已78岁,出席千叟宴,朝廷大臣中以蔡新年龄最高。乾隆说“今之群臣,独大学士蔡新长予4岁,或可居兄事之列”。蔡新以年事高向乾隆恳求退休。

乾隆视蔡新为兄,可见对蔡新是十分敬重的,所以对于蔡新的乞休,他尽管不舍,但还是同意了,允许他以原官致仕,加授太子太师,令驿站车马送回漳浦,沿途所经地方官在20里以内照料护行,并作诗以宠其行,表达了“不忍言留合令归,及归临别又依依”的不舍之情。在朝同僚、门生及部属也都赋诗,为他送行。他的致仕之旅,极为风光。乾隆对他的的恩宠,少有人及。

蔡新身居高官,却深爱乡梓。在这次告老归乡之前,他曾多次回乡。他在家乡设置书田,创办义学兴教育,设义仓积粮救济灾民,建义冢收埋穷人故亲。他还修葺先贤蔡襄祠、黄道周祠,兴废举坠,德被乡里。

蔡新虽官居极品,却谦虚谨慎,为人低调。回漳浦家居时,即使遇见典史、巡检这类小县吏,也执礼甚恭。他敦亲睦邻,敬老爱少。当本村与邻村溪南发生纠葛时,他说:“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表示溪南村会一直存在,而下布村的宰相却当不了多少年,应避免村与村、族与族间的矛盾,教育族亲懂得仗势欺人不长远、和睦相处得平安的道理。

因此,蔡新在其乡是有口皆碑,德高望重。蔡新的家乡漳州一带,有史以来没有出过宰相。漳州人为自己家乡出了蔡新这样一位为官清廉、谨慎、勤勉的好宰相而深以为荣。

嘉庆元年(1796年),蔡新90岁。嘉庆皇帝没有忘记给他的老师祝寿,御书“绿野恒春”匾额赐给蔡新。他的门生纪晓岚、刘墉等,亦作诗撰文,称赞这位“通儒硕学、跻身台辅”的老师。二品大臣汪承霈也为蔡新90岁生日撰联相贺:“阁下文章百僚师长,山中宰相一品神仙。”

嘉庆四年(1799年)十二月,在漳浦家中颐养天年的蔡新,寿终正寝,享寿93岁。晋赠太傅,赐祭葬,谥文恭。

蔡新在朝为官50年,处事谨严,言行必忠于礼法,又善属古文,深得乾隆信任。他以求仁为宗,以不动心为要,曾辑先儒操心、养心、存心、求放心诸语,成《事心录》。蔡新另有著作《缉斋诗文集》刊行于世。

蔡新故居位于福建省今漳浦县城西北角的大南坂镇下楼村(原称下布村),系浦邑蔡氏族人捐资建于2002年底,占地5亩,为宫殿式二进仿古建筑,宏伟壮观,富丽堂皇。馆内以丰富的和翔实的史料展示了这位闽南清初名相蔡新的生平事迹,布局庄严。正堂挂着清乾隆、嘉庆皇帝赐给蔡新的匾额,立有蔡新及夫人何氏的塑像。馆内展示了蔡新的遗著手稿、书法作品等,还有皇上谕文和皇子咏文字迹和同僚刘墉、纪晓岚的亲笔贺词等珍贵资料,彰显了蔡新这位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的卓越政绩和人格风范。

蔡新故居,现已辟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去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202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