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为因果-脂肪肝与糖尿病互为因果
1.怎样理解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2.因果之间,猜数字几
3.因果同时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4.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双向的有时候互为因果
5.内生性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怎样理解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跟我们通常接触的因果关系不是一回事。
我们通常接触的因果关系,是一种异时对应,原因必在结果之前,这可以找到实际物的。比如,收获庄稼是因为之前种了庄稼。肚子饱了是因为吃了饭。这类事物不存在互为因果,只存在由因指向果的单向逻辑。
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只存在于人类的认识论中,是同时对应,因果同时存在。所以,人们在辨析时对影响认识成立的两个相反方面,一个称为彼,另一个称为此,因此而有彼,因彼而有此。这种划分法可以助长人类思辨能力,但其弊端显而易见,容易流入相对主义的圈套中。
因果之间,猜数字几
因果之间,猜数字 8。
1、互为因果
hù wéi yīn guò
解释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出处无
结构动宾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相辅相成
近义词相辅相成
例句这两者互为因果,相互转化
英译be interdetermined?
2、因果报应
yīn guǒ bào yìng
解释因果:原因和结果。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出处《慈恩传》:“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英译comeuppance
因果同时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指三法展转而同时互为因果。为「因果异时」之对称。唯识家认为为因,能生起现行之果,而此现行亦能为因,复熏习之果。此能生之、所生之现行、所熏之等三法,展转而同时互为因果,称为因果同时。展转有互相展转、次第展转二义,此处之展转为互相展转之义;亦即成唯识论所称之「更互」。成唯识论卷二(大三一?一○上):「能熏识等从种生时,即能为因复熏成种。三法展转,因果同时。如炷生焰,焰生焦炷。亦如芦束,更互相依,因果俱时,理不倾动。」(参阅「因果异时」2296)2295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双向的有时候互为因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双向的有时候互为因果的意义如下:
原因和结果亦称“因果联系”。是揭示客观事物或现象前后相继、相互作用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原因是产生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所以,因果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前后相承的现象又不都是因果关系。
例如,春天在前,夏天在后,但春天并非夏天的原因,夏天亦非春天的结果。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也必然要引起一定的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又是结果。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在这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来说是结果,对上层建筑来说又是原因。原因和结果还可以互为因果。
因此,在分析事物的复杂因果联系时,一定要从多种原因中找出根本的原因,从多种结果中看到最主要的结果,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原因和结果的简介:
1、原因和结果的定义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生性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内生性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有测量误差、遗漏解释变量、互为因果等。
1、内生性名称的由来
现在人们说某个模型有内生性问题(endogeneity issue),是指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与误差项存在相关关系。
显然,这个解释和内生性这个名字有点不搭,其实内生性问题字面含义是指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有内生性(endogeneity)。
在一个模型中,有些变量的值是在模型内部决定的,是内生的(endogenous);有些变量的值是被模型外界决定的,是外生的(exogenous)。在一般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应该是内生的,解释变量应该是外生的,解释变量的取值是不能被我们的模型所决定的。内生性问题字面意思指的是解释变量不是完全外生了,有了内生性了。
此种内生性问题的一个常见症状,就是解释变量和误差项存在相关关系。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把一切“解释变量和误差项存在相关关系”的情况都叫做内生性问题了,也不管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所以就这么叫吧,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2、存在内生性问题的后果
内生性会破坏参数估计的一致性,参数估计的“一致性”就是指当样本量很大时,用样本估计出的参数会无限趋近于总体的真实参数。当我们用样本估计出的参数没有了一致性,那它也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了。
3、内生性问题的产生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当然也不完全,我用简单的单方程线性模型举例:
1)测量误差(measurement error)
测量误差指的是模型使用的解释变量的数值和真实数据有误差,如解释变量x出现了测量误差,我们测得的数据为x,二者之间有了一个误差v。被解释变量的测量误差不会导致内生性,在这儿就不推导了。
2)遗漏解释变量(explanatory variable omitted)
现实问题总是复杂的,一般情况下,谁也没办法找到所有能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变量,遗漏解释变量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被遗漏的解释变量x1不光对y有影响,还对某个解释变量x2有影响,内生性问题就出现了。
不等于0,所以最终解释变量x2与误差项将有相关性。
著名的选择性偏误(selection bias)或者叫样本自选择(self-selection)本质上也是遗漏解释变量问题。用Angrist的例子来说,我们不能通过比较MIT学生和UMass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来得出“上名校使人有更高收入”这一结论,因为有别的变量在同时影响着学校选择和毕业后的收入,如智商、家庭背景等,并且这些变量一般难以度量。
有人也许会问,既然被遗漏的x0对x1有影响,如果将x0加入模型,从字面意思来看,x1不就有内生性了吗?
其实这种解释变量相互影响的情形一开始就不算“内生性”问题,内生和外生这两个说法最早来源于联立方程模型,也就是几个方程一起构成的模型。在联立方程模型中,x1这种变量就成了中间变量,而不是真正的解释变量,就不必要完全外生了。
3)互为因果(simultaneity)
被解释变量能够反过来影响解释变量的情况被称为互为因果,有时也被称为反向因果。即使不考虑这些推导,互为因果这种情况,解释变量由被解释变量决定,多么直白的内生性!
4、内生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内生性的解决方法有很多,IV、Heckman两步法、matching类、DID等,这个太多人写过了,我就不重复了。但我有一个忠诚的建议,就是在选择方法之前梳理一下自己的处理逻辑,弄清楚到底内生性问题是由什么引起的。计量经济学的迷人(或者说迷我)之处就在于故事的完整性、逻辑的严密性,如果机械地套用方法,文章就失去了灵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